目前分類:抽水肥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3.風流 (修改)

zw00006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ove is forever (修改)

zw00006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能撐多久....既然下起毛毛雨ㄌ既然下ㄌ 怎不下大一點呢突然好想淋雨不知為什麼就是想 天空 好灰暗喔不懂 我怎麼還活在這個世上好想消失掉 好想逃離這個世界每天過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日子.......生活沒有重心 日子真的很難熬我寧願 忙碌致死 也不想閒的發荒人....就是這麼的奇怪  忙的時候一直喊累  其實 過的充實 過的很開心一但  閒下來  卻不知該如何是好 ...............無法 想像 接下來的日子 到底 應該怎麼渡過是因為太閒的關係嗎? ? 怎麼.....連記憶力都變差ㄌ我想應該不是吧!! 是因為太久沒用腦的緣故吧!!我想........ 再過沒都久 我可能.........連話都不會說了也說不定因為 沒什話好說的 厭惡那裡的一切  厭倦了.........那些人的嘴臉 怎能 好好說話呢  那不如不說或許 我.............. 真的不在適合呆在那各地方了放了我吧 或許對大家都好也說不定...........好累....真的好累 體力上的疲憊我能撐但  心理上的 我無法撐 也撐不了 也不想撐........了.

zw00006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1梁惠王句上(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1-1.1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j後義先利:如果任何事都先考慮「利」,則因為人的思慮常不夠圓滿,所以容易傷害到「義」。k先義後利:因為凡事都先以「義」為出發,所以即使考慮事情不夠圓滿,也不會傷義,不過有可能傷「利」。l一個至人,凡事圓滿,先義後利、先利後義,結果都一樣,因為也沒有義利誰先誰後的差別,一定諸多因緣同時考慮的圓滿。傷利與傷義,誰的傷害較大?至人雖沒有這樣的問題,但當考慮的是一般人時,這個問題就要正視了。----------------------------------------------------------------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原文1-1-1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1-1-1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白話 孟子去見梁惠王。梁惠王看到孟子就說:「您老!不辭千里的來找我,是不是將要對我的國家有什麼利益呀?」孟子回答:「惠王何必開口就是『利』呢?只不過有『仁義』就夠了。如果君王這樣說:『要用什麼來利益我的國?』那大夫也一樣說:『要用什麼來利益我的家(封邑)?』士庶人也說:『要用什麼來利益我自身?』這樣的一個國家,從上到下,相互之間都只有取利的關係,這樣就危亡可岌了。因為這個國家,上下之間只有利的關係的話,那麼在萬乘之國,會弒其君的,一定是境內千乘之公卿;在千乘之國,會弒其君的,一定是境內百乘之大夫。因為上下只有取利的關係,那麼萬乘之國一定是取千乘之家的利益;千乘之國一定是取百乘之家的利益。取利不是因為他們自身不夠多,而是一切做為都把義放在後頭,只先想到利,那麼不奪取利就不會滿足的。要知道,沒有一個仁者會遺棄自己的親人的!也沒有一個義者會不顧國君的!惠王!您只要講『仁義』就好了,何必談『利』呢?」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zw00006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